香港,一个城市的尽头!
前几天看电影《追龙》,看了两遍,觉得很好。看完之后又搜集了一些素材,研究了一下香港,觉得很有必要引申一下,说一说城市的发展。
追龙讲的是,1974年前后的香港,(避免剧透,此处省去2000字)
1)香港,香港
香港在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那时候的香港,工厂遍地。现在我们去商店里买一双外国牌子的跑步鞋,上边会写着made in China,而在六七十年代,走进任何一家亚洲的商店,上面的皮鞋上八成以上概率写的是made in Hong Kong。比如当年在筲箕湾创办的塑胶厂的那个年轻人,后来大名鼎鼎,他的名字叫李嘉诚。
正是依靠强大的制造业,让香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快速摆脱了贫穷。
在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一环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大力推动制造业迅速从起步阶段步入繁荣。
那就是腐败。
腐败就像催化剂一样,能极大地降低各个环节的交易费用。而“正规僵化”的制度往往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到了70年代,香港的制造业已经非常繁荣,但与此同时,腐败的力量也在不断壮大。“有限腐败”可以成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而“过度腐败”则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
于是在1974年,改变香港命运的一个部门诞生了。它就是廉政公署。
经常看港片的朋友想必非常熟悉。
“过度腐败”的本质其实就是滋生了利益集团,当整个社会想要改革升级的时候,这些利益集团会形成强大的阻力。而反贪就是打破利益集团的过程。
香港反贪过程中,阻力重重。颇有意思的是,在查到警察局时,几千名警察居然会抗议游行。可以想见当年的香港贪腐问题有多么严重。
当时的立法局站出来帮助廉政公署解围,宣布除了个别大老虎,其余既往不咎。这种做法非常明智,明明密密麻麻结成的利益集团,很快就被这条政策打破了。很多小贪小腐的公务人员由于利益瓜葛并不是特别深,所以会很快脱离原有的利益集团,站在反贪的一方。这不难理解。
经过多年的努力,香港的清廉指数直线上升。
打破障碍,如获新生。
香港的经济又迎来了大发展。
到了八十年代,香港变得繁荣富强。制造业和金融业蒸蒸日上。
经济的繁荣所带来的是娱乐产业的大发展,香港的流行音乐和电影渗透进大陆,成了当年大陆年轻人的灵魂寄托。也正是通过这些东西,大陆人对香港有了更多的了解。
80年代的香港(城市森林)
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们可以看成是香港从屌丝到逆袭的过程。短短三十年,一代人的时间。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已经步入了发达阶段,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大批的大陆年轻人以去香港留学为荣。
但是,我们想要重点强调的是,从80年代到现在也不过短短的三十几年。也就是说,香港的繁荣阶段仅仅持续了三十多年。
2)香港的房价
由于经济发展迅速,香港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住房需求急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房价越来越高。
不管香港在当时推出了何种政策,我们只看一下结果。
香港的房价一路飙升,到1997年达到峰值,然后楼市泡沫破裂。
不断升高的房价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年轻人买房无望。买不上房子的年轻人跟有房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是有房的人,等到下一辈要买房时,也基本无望。跟今天的很多老北京人的境遇差不多。
有房不敢卖。买房买不起。三代人挤在狭窄拥挤的老房子里。在房产中真正得益的是那些投资房产的人,随着香港的楼价不断上涨,他们积聚了大量的财富。
1997年是香港楼市的分水岭。经历了长期的上涨之后,香港楼市崩盘。由于这篇我们的重点不讲楼市,楼市崩盘的原因我们不展开。
3)年轻人再也看不到希望
即使是经历了房价的暴跌,真正买不起房的人依然买不起。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过,我们想说的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
因为高房价毁不掉年轻人的梦想
香港从贫穷起步,到制造业起家,从劳动密集转到资本密集,每一手牌都打得恰在好处,顺理成章。
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的黄金时代,繁荣富强。那些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打拼的人,有足够的资本给年轻人讲他们成功的故事,回忆当年如何吃苦,如何从点滴做起,如何努力。
不过,可惜的是这些人都老了。
他们依然是香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关键资源。他们曾是香港的奠基者。全香港人都应该感谢他们。
不出意外的话,这批人从二十多岁开始奋斗,到八九十年代普遍五六十岁的年龄。再往后还有二三十年……
二三十年的时间,足以断掉一代人的路。也正是从那时起,
香港的年轻人再也看不到希望
20年间大学生起薪中位数
精英学生的起薪数据
20多年的时间,香港的大学生工资不增反降。
职业选择变得越来越少,在香港,最热门的专业是金融和法律,但门槛非常高。如果你学一门建筑工程专业,对不起,香港已经没有地方开发了。
4)产业进阶的失败
在过去的文章里我们强调过,社会的发展是一条不断上升的线。这条线只能往高处走而不能转向。
我经常拿来开玩笑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一旦学会了骑自行车,就再也不会不会骑自行车了。
这是一条不归路。当社会整体达到了一定高度,其实就是消灭了那个高度之下的欲望。
当社会整体贫穷的时候,逢年过节吃肉是极大的享受,每年工资涨20块是极大的享受,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会非常好。为什么?因为有希望。
当社会整体富裕的时候,每天开车上下班,挤地铁上下班,每个月工资一万五,除去吃饭住宿娱乐等消费,每月固定存款3000元。
不开心,不快乐。
明年想要升职加薪没可能,换辆车就要省吃俭用一年半。虽然身处伟大的时代,但总是觉得没有希望,生活除了忙碌就是痛苦,不开心。
时代的贫穷与富裕是两种不同的状态。贫穷往往意味着很大的潜力没有释放,会有持续不断的上升空间,而富裕则意味着站在一定高度上,再往上爬却很难。
贫穷意味着人的各种欲望都没有得到满足,每一种微小的改变都会获得极大的快感。
而富裕则意味着社会整体进入了低欲望时代。边际上的快乐越来越少。(插个话,最近网上一直捧吹的中国安全程度,这背后有安保的因素,但实际上安保的作用非常小。中国安全是因为社会进入了低欲望时代,大家都乖乖哒,没有人想犯罪。)
为了能保证持续的活力,则需要人不断地进步,需要社会不断地发展。最危险的情况就是遇到了天花板。
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出现等等。这些又可统称为技术进步。
比如说,过去我们开一家小作坊,做糕点。雇两个童工,挑水、和面、配料等等。产业的升级意味着小作坊要被淘汰掉,童工要去做管理者,老板只要买一台机器就行了。然后是机器1.0进化到2.0再进化到3.0……
这是产业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比如说,老板会越来越有钱,资源越来越多,而底层劳动者向上的空间会越来越小,只能认命。
这期间还有一个重大变化,那就是技术的天花板。突然有一天,现有的技术到了顶。机器再也不能改进升级了。当技术遇到天花板之后,所有人都失去了机会。
香港是典型的遇到天花板的社会。变成了有钱人的天堂,年轻人的地狱。这种状态如果不能打破,那香港只能维持,一直到衰亡老去等待下一次新生。
在之前我们提到,香港真正的黄金时代从80年代开始,持续到今天也不过三十多年,现在的香港社会稳定性虽然说得过去,但远不如从前。
技术的天花板与时代有一定关联。比如说,过去农业社会,大家都牵着牛种地,拖拉机耕田想都不敢想。
但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身处一个大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可惜香港不肯改变,遗憾的错失了留给年轻人的大好机会。
这种不肯改变,是香港自身制度的问题。
5)制度进阶的失败
香港从传统的制造业起家,逐渐转变为金融中心,金融业与服务业在香港的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制造业的比重会相应下降很多。
这是正常的产业进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合理的制度,完成这种产业进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八九十年代,香港的黄金时代。香港人站在财富累积起来的城市之上。可是,接下来怎么办呢?
年轻人的专业选择剩下了金融、法律等,门槛高,只有少数人能进入。所以,我们可以称香港的黄金时代是四五十岁那批人的黄金时代。
年轻人没有机会。
香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年轻人看到希望。
其实我们可以扯出很多理由来作为借口,婆婆妈妈讲一讲香港的困难。
比如说,一旦房价下跌就会触及房产持有者的利益;
香港人口基数少,不利于发展互联网;
租房成本太高,不适合年轻人创业;
等等等等
所有这些理由都不能解释香港为什么没有进一步完成产业进阶。
九十年代,大陆的互联网产业开始萌芽。那时候的香港有比大陆有更好的办公室,更多的资本。他们本来更有机会将互联网做成和金融、房地产一样赚钱的行业。但是香港人放弃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比互联网更赚钱的行业。
房地产更赚钱我为什么要搞互联网呢?
金融更赚钱我为什么要生产芯片呢?
房地产和金融更赚钱我为什么卖中药呢?
原有行业里,早就形成了顽固的利益集团,新兴的行业找不到入口。
这种大背景之下,年轻人已经没有任何话语权,没有人肯为年轻人创造出机会。
那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本是什么呢?是政府,是软弱的执政者。因为他们没有魄力打破利益集团,没有能力去保存年轻人的希望。
改革不论在何时何地,注定是脏活累活,一定会触及到利益集团。
既然没有人站出来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那香港的年轻人只能成为没有希望的一代,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待利益集团的瓦解。
不过历史的车轮往往是走过路过然后错过,丢掉的机会再也不回头。
6)城市的尽头
当年轻人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城市就看到了尽头。
我们拿城市生命体的理论来理解一下香港。
年轻时候的香港就是一个穷屌丝,不过意气风发,勤劳勇敢,通过努力拿到了第一桶金。随后又赶上了波澜壮阔的时代,金融房地产等暴力行业直接让香港坐上了财富的宝座。随后香港便丢掉了斗志,安逸的环境里失去了奋斗的土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香港虽然有钱但只是配得上土豪的称呼。
因为香港没有wen hua。它的骨子里还是一个暴发户形象。由于没有“文化修养”的约束,这导致了香港的自我控制力极差,既然安逸,则目光变浅。
从起初(1950算起)到如今,只有60多年的时间。
不出意外,香港已经走到了jin头,接下来将是痛苦的zi生 zi灭过程。
-----------------分割线----------------------分割线----------------
天职老友汇微信公众号
友号推荐:天职财务人(金融/财务/董秘高端人才招聘)
老友汇™
尽职调查 | IPO诊断 | 并购融资 | 内控咨询 | 股权激励 | 税务筹划
满满都是干货,分享是一种美德。
业务咨询请发邮件:6613706@qq.com
更多精彩内容可向公众号回复数字:
01 | 任正非的苦难辉煌(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重磅长文)
02 | 惨!制造业集体撤离中国背后,中国要走的路有多长?
03 | 【董监高红宝书】信息披露事项之最全总结(必须收藏)
04 | 行业研究基本思路(摘自德隆集团PPT)
05 | 企业千万不能触碰的种偷税方法,老板必看!
06 | 同样是财务工作年,为什么你拿万他已经万?
07 | 干货 | 如何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财务模型(典藏)
08 | IPO公司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的财务操纵信号
09 | 李迅雷页PPT解构中国资本市场(每张图都值得反复研究!)
10 | 请删除你%的社交活动!(深度好文)
11 | 这就是审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12 | 财务分析中个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一定要收藏!
13 | 一个GP的年度反思:所投出问题的项目大多存在以下特点
14 | 曾国藩: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15 | 终于等到!财政部规范营改增后增值税会计处理!大账务处理赶紧收藏!
16 | 被宠坏的中国式聪明(深度好文)
17 | 周末荐读 | 我们为什么抓不住舞弊?值得业界人士反思
18 | IPO财务造假案例专题总结——财务造假相关手段分析
19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管理的潜力?
20 | 法律解析华为虚拟股权
21 | 国际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诞生与倒闭,眼看他起高楼···
22 | IPO审核境外销售的核查操作实务
23 | 一个人的强大,就是能与不堪的人和事周旋(深度好文!)
24 | 恒大冰泉:出身名门,巨亏亿,到底败在哪?
25 | 打拼年的果汁大王,如今为何亏损超过亿?
26 | 震撼:做个小假账,会计也被判刑三年,何况财务总监
27 | 一套近乎完美的公司财务流程!财会人员都留一份吧~
28 | 班尼路.亿卖了,这些年倒下的服装企业为何输?
29 | 重点推荐 | 麦肯锡顾问的黄金思考方法
30 | 北大光华副院长刘俏:承担是企业家精神的唯一要义
31 | 百万年薪咨询顾问的逻辑思维力
32 | 个人卡收款是否构成新三板挂牌实质障碍
33 | 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问答全收录
34 | 并购业务的个尽调细节及个尽调网站
35 | 被严审的收入确认政策、完工百分比法该如何确认收入(附权威案例分析,难得的最全资料)
36 | 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税收指引
37 | 这就是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原因
38 | 审计出Q青云榜
39 | 好好经营你的-岁,不管多忙,一定要看!
40 | 页PPT看清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模样,干货满满!
41 | 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
42 | 干货 | 吐血整理!董秘必备干货之并购重组:融资方式、并购模式、税务筹划(附案例)
43 | 你知道怎么找金融、咨询行业工作需要的数据吗?| 分钟get新技能
44 | 顺丰亿借壳案“全息扫描”
45 | 【好文】和正确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46 | 史上最全资产证券化深度解析(全字)
47 | 一个公司的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48 | 【董秘必备】手把手教你如何读透上市公司年报?
49 | 揭中国上市公司都是怎么搞假账的?
50 | 你不优秀,认识谁都没用!
51 | 中国经济六大困局(必读!)
52 | 企业合并报表编制步法
53 | 顺丰都妥协了,老干妈、娃哈哈这些宣称永不上市的企业还能撑多久?
54 | 财务分析报告怎么写?(实用收藏)
55 | 内控系列脑图,果断收藏
56 | 新三板业务个人所得税涉税分析系列(非货币性资产出资、股权激励、资本公积)
57 | 财会人工资为何普遍偏低,资深HR告诉你真相
58 | 最牛逼的成功,来自最傻逼的坚持
59 | 一文一图轻松读懂VIE结构【开曼、香港、BVI与VIE】
60 | 选择CPA的个理由,看完精神满满!
61 | 万福生科IPO造假实务(重温经典,教你看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62 | 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格局和规则(深度好文)
63 | 从派出所吃了一只猪的故事说起
64 | 跳槽穷半年,改行穷三年
65 | 内部控制,不相容岗位全集!
66 | 北大校长的句话:全场掌声如雷
67 | 这些体检项目一定要做,健康最重要,送给金融会计圈人士
68 | 会计师事务所,天堂?地狱?
69 | 经典 | 东莞小姐转行,让你秒懂商业模式!(话糙理不糙)
70 | CPA审计十年项目管理经验总结(分享)
71 | 光大内部培训材料:新三板定增及并购解析
72 | 会计超重量级的Excel功能,.%的人都没用过!
73 | “营改增”后必须掌握的几个合同审查要点
74 | 放大你的格局(深度好文)
75 | 徐少春:为什么我要砸掉办公室?
76 | 如何从财务报表看产品的竞争力
77 | 我是CPA,但我不是出来sale的!请尊重我的职业尊严(可能会删)
78 | 内控 | 内控打油诗~说一套来做一套,制度如同放空炮
79 | 金融的右倾:巧取豪夺背后的监管失序(深度好文)
81 | “税务稽查”打响第二枪,今天起,会计再这样做工资风险很大!
82 | “新都退市”的十亿启示录:一个会计科目引发的炒壳血案!
83 | 《大秦帝国》隐藏的秘密:其实是一部现代企业的创业史!(深度)
84 | 【做一张好底稿】底稿记录的逻辑
85 | 15个IPO被否案例分析:持续经营能力最重要,转板还需自身硬
86 | 2006-2016年IPO被否原因总结
87 | 2017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
88 | 45例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未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原因归纳分析
89 | 67%,51%,34%,30%股权对控制权的区别
90 | CPA揭秘:公司财务造假是如何被发现的
91 | IPO/新三板:董秘如何读懂并撰写年报披露(附披露工作流程)
92 | IPO上市要注意的10条隐含红线
93 | IPO申报项目业务合并实务分析(推荐收藏)
94 | IPO速递:2017年新股平均发行费用4876万,平均审计收费530万
95 | IPO预审员内部操作手册
96 | IPO中重大税收违法参考实务
97 | 案例解读“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计科目的账务处理!
98 | 并购|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关注问题(附十大案例)
99 | 财务圈中揭秘:CFO在企业中的4种结局!
100 | 财务造假的核心思想、方法与科目
101 | 财务总被误会故意刁难?把这篇费用报销大全转给他们看看~
102 | 超详细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收藏)
103 | 从CPA到CFO,我的财务总监职业思考!
104 | 从百度、携程、美的等重组案例,解构税务处理的构建方法
105 | 干货:合伙企业如何并表?以华泰证券、国金证券、利德曼、马应龙为例
106 | 干货:信息资料搜集方法与渠道
107 | 干货:研究与开发支出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108 | 关于国有股转持对国有成分私募基金的影响和对策
109 | 国家税务总局12366平台对2016年企业所得税汇算相关问题的精彩答疑
110 | 海通证券钮宇鸣:我们统计了2016年下半年所有IPO失败案例,发现了它们最常犯的七宗罪
111 | 看懂三张报表,就能瞬间看穿一家公司的商业逻辑
112 | 企业如何思考IPO:上市要花多少钱?不仅仅包括中介服务费
113 | 任何领域的高手,到最后都是在这2点上很牛,没有例外!
114 | 如何彻底研究透一家公司
115 |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果断收藏!
116 | 如何做出发布会级别的演讲PPT?这份超详细干货指南拿好不谢!
117 | 上市公司“13种”财务造假手段识别技能(附案例)
118 | 深度解读:《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修订,企业上市迎来重大利好
119 | 美国上市公司近十年的典型财务舞弊案例
120 | 四大汽车集团覆灭前夜(深度好文)
121 | 送你一份会计师事务所共性问题清单
122 | 戏说企业选靠普中介(券商、评估、律师、审计)指南
123 | 新三板转板IPO实务大全,不学不行!
124 | 一封财务总监的辞职信,看哭了所有人(最后两段看醒很多同行!!)
125 | 一个真正的合伙人,比你老婆还懂你!(深度好文)
126 | 一位华为财务经理离职了,留给下属12条建议
127 | 一位中国财务总监总结的并购笔记:看完不服不行,真正懂行才敢这样讲
128 | 营改增进项税额抵扣手册,这是目前见到的最全版本!
129 | 有一种痛叫看清IPO上市的全过程
130 | 证监会最新审核环境及审核要点分析
131 | 制度的力量(非常经典)
132 | 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虚构经济业务型财务造假手法剖析及识别
133 | 转让股(票)权涉税(个税、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政策
134 | 资深保代:A股IPO审核的特点、流程与特殊事项(干货)
135 | 最严发票令!办公用品发票不能开了,必须买什么开什么!每个报销的人都要看!
136 | 2017年财务人员要集体崩溃了,压力山大啊!
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